2024-01-21
香港航海學校的使命,是採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活動,發揮學生多方面的潛能。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,透過獨有的紀律訓練、水上活動和寄宿生活,培養學生的責任感、忠於職守及善於處事待人的素質,為未來升學、投身海事或其他行業,奠下良好基礎。
1946年至1956年 初泊港灣
日軍戰敗撤出香港,結束三年零八個月的艱苦歲月。當時大眾生活窘迫,不少戰後孤兒乏人照顧。有見及此,貝納祺大律師、簡悅強爵士、陳永安夫人、陳南昌先生及何明華會督等五位社會賢達,籌辦了小童群益會屬下「兒童營」,收容無依無靠或由法庭頒令入學的兒童,讓他們得到照顧和教育。惟其時資源短缺,食物不足,入住的兒童仍常捱肚餓。
兒童營選址赤柱海旁,由舊米倉改建而成,僅能為首批20名兒童供給照顧。1952年始,何明華會督等開始倡議創立香港航海訓練學校,並與兒童營合併,沿用已存校舍,為入讀兒童提供海員訓練,定名為「香港航海訓練學校暨小童營」,是為學校雛形。
1957年至1966年 整裝待發
經悉心經營及得各界幫助,學校運作漸上軌道。1959年,政府將學校納入津貼學校編制內,提供津貼和資助,學校亦正式定名為「香港航海學校」,此名一直沿用至今。
隨着資源增加,學員人數激增,由最初數十人增加至300人。當時得到賽馬會捐助,興建首幢教學大樓。在1962年颱風溫黛襲港,摧毀校內沿用多年的舊米倉宿舍,幸得美國經援協會襄助,捐贈資金興建一座四層高宿舍。至此,學校主建築群大致落成。
1967年至1976年 揚帆出海
這個時期,學校海員培訓漸見成果,畢業生多於海事行業工作,且不少畢業生取得國際證可的船長執照,更有25名畢業生考獲當時公認難以取得的英聯邦船長執照,成為本港航運業的中流砥柱。
1969年,學校正式於當時教育署註冊為特殊教育學校,標誌着學校可以按當時法例聘請合資格教師,大幅提升教學質素。及至1976年,國際海事組織宣佈〈巴黎備忘錄〉生效,學校獲海事處處長批准,開辦救生艇、全能海員及海上逃生自救等課程,讓學員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取得國際認可資歷。
1977年至1986年 重洋遠航
1970年代至80年代中,香港航運業需要大量人手,本校畢業生就業前景樂觀,不少有志投身海事行業的年輕人因而入讀,學生人數增至600,校園設旅不敷應用。因得白普理信託基金資助,學校得以擴建碼頭、新教學大樓等設施,以應付需要。
學校課程在這時期正規化,將銅鐵工、木器維修、泥水工程等原為減省學校維修開支的簡單課程維入海員訓練;同時強化機械工程、管事及語言視聽訓練,讓學員得到全面發展。此時,學生出路增加,在政府、酒店、商界都有重要職位,成為一股推動香港經濟發展的動力。
1987年至1996年 灣岸靜泊
因經濟轉型,航運業萎縮,本地註冊海員人數由極盛時的九萬多人,下降至不足一萬人。面對行業需求驟減,加上當時學童不以投身海事行業為首選出路,故學校派員到教育署培訓,開設多元的職業先修課程,包括膳宿服務、基礎商業、工藝等科目。1993年,學校成為本港首間實用中學,為不能於主流課程中學肄業的學生,培訓一技之長。轉型為實用中學後,學校仍保留海事傳統及訓練作為校本課程,以鍛鍊學生意志和體魄,使他們可在畢業後有更多選擇。
1997年至2006年 乘風再起
香港回歸前後,經濟大起大落,加上本地教育制度正值改革時期,學校面對着多重挑戰。由於航運業持續萎縮,加上實用中學背景,學校的收生來源一再收窄。為解決當時困局,學校管理層與政府進行商討,最終在1997年得出將學校轉型為有宿位主流中學的方案。
2001年9月學校收錄首屆中四學生,標誌學校步入主流化年代。為兼顧當時學生學習需要及學校傳統,學校以「體驗式教育」為藍本,開辦一系列校本課程。雖然這些改革在當時引起社會中不少討論,但隨着看到2004年完成主流化後的學校表現,大眾都明白到學校改革的用意、成效,以及作為本港新一代航運人才搖籃的作用。
2007年至現今 承先啟後
主流化以後,學校秉承給予學生多元發展的理念,在常規課程外,積極維持傳統,在海事、紀律、餐飲服務等方面提供訓練,讓學生可在取得基本學歷和各種資歷的同時,擁有良好品格、機警精明的頭腦和強健體魄,應付升學就業的需要。
時至今日,學校與各政府部問、商業機構、大專院校及社福單位等友好合作,為學生考取各類資歷認證,開拓更佳出路。近年畢業生除升學外,亦因應個人志趣,透過學校舉辦的各類計劃,投身航運業、紀律部隊、酒店及餐飲服務等行業,成為本港新一代的發展動力。
有賴各界支持和師生的堅持,學校得以在發展的同時,始終如一,保留其海事傳統,讓堅毅的精神和對海洋的熱愛得以在這海灣中莘火相傳,照亮着在這裡成長的每一代年青人。
1946年 | 香港小童群益會赤柱兒童營成立。 |
---|---|
1947年 | 兒童營臨時委員會成功爭取增加名額至50人。 |
1948年 | 香港小童群益會因資源關係,同意兒童營成為獨立機構。 |
1949年 | 香港航海訓練學校與赤柱兒童營合作,為入住的適齡者提供訓練。 首屆「羅文錦爵士盃」救生艇比賽舉行。 |
1952年 | 香港航海訓練學校與赤柱兒童營開始合併計劃。 |
1954年 | 赤柱兒童營入住人數增加至200人。 |
1957年 | 舊馬會大樓宿舍開始興建。 |
---|---|
1959年 | 學校在教育司署註冊成津貼學校,並正名為「香港航海學校」。 舊馬會大樓宿舍落成。 |
1960年 | 學校就讀人數增加至400人。 |
1962年 | 颱風溫黛摧毀沿用多年的舊米倉及學生宿舍。 |
1963年 | 多個慈善團體捐贈學校興建樓房。 |
1967年 | 學校正式註冊為法定慈善團體。 |
---|---|
1969年 | 學校註冊為政府資助特殊學校。 |
1976年 | 學校開辦政府認可的海事救生課程。 |
1978年 | 學校承辦幹練甲板人員考試。 |
---|---|
1979年 | 學校開辦海上逃生自救課程。 |
1981年 | 學校獲白普理信託基金資助,展開擴建碼頭、新教學大樓等設施工程。 |
1988年 | 應當時教育署要求實施課程改,增設三年制實用課程。 |
---|---|
1993年 | 學校部分寄宿生宿位正式獲當時教育署資助。 |
1994年 | 學校轉型為本港首間實用中學。 |
1997年 | 學校與政府達成轉型方案,逐步轉變為有宿位主流中學。 |
---|---|
2000年 | 學校由三年制實用中學開始過渡為有宿位主流中學。 |
2001年 | 學校正式開始主流化,開辦首屆中四。 |
2003年 | 學校首屆中五學生畢業。 |
2008年 | 香港航海學校法團校董會成立。 |
---|---|
2009年 | 首屆三三四學制學生升讀中四。 |
2010年 | 學校與警隊合作開展水警學長計劃。 |
2012年 | 首屆學生應考文憑試。 |
2013年 | 首名學生經水警學長計劃考入警隊。 |
2014年 | 學校獲海事處批準開辦「二級遊樂船集操作人證書」課程及考試。 |